茶道II  

    1961「天仁茗茶」台南門市開幕,到1990年6月6日天仁集團旗下天仁證劵造成虧損30億,李瑞河卸下集團董事長,轉往至福建漳浦發展,為其人生的第一個階段,但重要的是:1990-1993年55-58歲的他,由「知天命」已快邁向「耳順」之年,雖然只有少許的資金,卻能在台灣經商經驗的基礎下,專注本業(Focus)+因應大陸市場的產品/商業模式創新(1992年至福建漳浦,隔年5月1日於福州開設第一家「天福茗茶」,1990.06.06-1993.05.01為重要的商業模式熟成期,猶如釀酒一樣,IDEA需要時間去熟成),終於讓他在「天福茗茶」獲得大成功,並於2000年鮭魚返鄉,回購天仁股份。

    我並無意為李先生歌功頌德,和他的邂逅也僅止1998-2000年在福建莆田打工時在福清海峽高爾夫球場遇過他的公子李家(成功人士的飛揚跋趺總讓人印象深刻,不過我還學不會攀附權貴),摘錄以下文章的意義在於提醒自己,即使已到耳順之年(I’m still in my 40s!!!),只要有決心和勇氣一樣可以重新出發,當然,我不是像李先生是一個於55歲即擁有市值40億集團公司的企業家,只是一個曾在大陸擔任過多年高階主管的經理人Employee,但仍以「有為者亦若是」自許,在回台灣重新站起,追求轉型為Business Owner的日子裡永不放棄我想要去探索自己的極限相信必能再造人生的另一個高峰

在柚子公園的願景2012/4/7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並補註1990年大事紀

天仁集團 簡史

天仁集團,創始於1953年的台灣高雄縣岡山鎮,原為「銘峰茶行」。1961年設立公司。以「天仁茗茶」為在台灣的商標。

  • 1953年,李瑞河在高雄縣岡山鎮創立「銘峰茶行」,此即天仁茶業前身。
  • 1961年,「天仁茗茶」第一家門市在台南市開幕。
  • 1968年,「天仁茶業有限公司」成立。
  • 1975年,天仁茶業有限公司改組為「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 1980年,天仁茶業成立關係企業「陸羽茶藝股份有限公司」。
  • 1984年,天仁茶業成立「財團法人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
  • 1990年,天仁集團旗下天仁證劵因「丙種墊資」虧損三十億,現金流量拖垮旗下共17家公司。
  • 1993年,天仁茶業於中國大陸創立「天福集團」,以「天福茗茶」為在中國大陸的商標。
  • 1997年,天仁茗茶股票上櫃,另成立子公司「天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1999年,天仁茗茶股票上市
  • 2000年,天仁茶業於台灣成立「喫茶趣」,是具茶膳、茶點、茶飲的茶館。
  • 2002年,天仁茶業購併陸羽茶藝。
  • 2006年,天仁茶業成立「天仁茶文化館」。

下文摘自: 台商李瑞河:血脈親情讓我「西」山再起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12/03/30/91-2799948.htm#ixzz1rDPuZQCv

2012330

台商李瑞河:血脈親情讓我「西」山再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走進位於漳浦縣的天福茶博院,飄溢的茶香引領我們在古今中外的茶文化中徜徉,在幽靜的小路上覽勝。

在這個大陸國家4A級景區裡,住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生品茶的他,精神矍鑠。茶,牽繫著親情,牽繫著夢想,牽繫著他的人生。

每天清晨醒來,散步片刻,一盞清茗,他就要開始唱那首閩南語歌《愛拼才會贏》。如此習慣,他已堅持20年。

這位老人就是臺商李瑞河,天福集團總裁。

60歲再創業,他的拼勁,詮釋了福建精神;他的成功也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風向標。

『血脈親情讓我「西」山再起。為什麼說是「西」?因為地點在海峽西岸。』李瑞河說。

1990年,在臺灣以茶業起家、創辦天仁集團的李瑞河,投資受到重創,幾乎傾家蕩產。幸運的是,他先前已到漳浦省親、考察過,發現這裡的鄉親可親可敬,他還找到200多年前先祖帶到臺灣栽種的老茶樹。

在鄉親們的支援下,李瑞河帶著很少的資金到漳浦發展茶業。臺灣的茶業經營理念,加上大陸廣闊的市場,讓他一步步走向成功『期間,也經歷過挫折,但都是小困難,因為有鄉親們的幫忙。』李瑞河說,這都源於那暖暖的親情。

風行全國的茶葉精巧小包裝,就是李瑞河的首創,這大大提高了茶的附加值。從創辦天福茶廠、天福茶博院、天福茶學院、高速公路天福茗茶服務區,再到天福集團上市,這家企業總資產已超過10億元。去(2011)年,天福集團在漳浦納稅1.44億元,是他對家鄉的一大回饋。如今,天福集團在全國已擁有1200家茶葉直營連鎖店。

『故鄉親友若相問,一片丹心在玉壺。』這是李瑞河修改而得的詩句,也是他的真實寫照。對他來說,愛茶與愛國愛鄉是密不可分的。『茶是國飲,又是能帶動農業增長、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物。只要重視質量、品牌、營銷、文化、科研、教育,中國茶的前景不可限量。』

鏈結李瑞河,籍貫臺灣省南投縣,祖籍福建漳浦,現任天福集團總裁。曾獲『兩岸個人成就獎』、『2010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其創建的天福茶博院,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創辦的天福茶學院,成為大陸第一家獲准招收外國留學生和臺灣學生的民辦高校;去(2011)年,天福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大陸茶業第一股。

下文摘自 今周刊 671 網址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2082

兩岸茶王 李瑞河傳奇

2009-10-28      黃玉禎

58歲,年近花甲,還能反敗為勝,東山再起嗎?答案是肯定的!天福、天仁集團總裁李瑞河,19年前投資天仁證券失敗,一夕之間集團崩解、傾家蕩產,賠掉30億元。不過他沒有被挫折擊倒,決心到大陸從頭再來,一步一腳印打造出中國最大的茶葉集團天福茗茶,目前在中國有960家門市,更回頭買回台灣天仁的經營權,天福預計2010年在香港或新加坡掛牌,並回台發行TDR。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李瑞河一手打造的茶葉王國,稱霸中國,成為無人能及的兩岸茶王。

今年中國十一國慶,台灣許多重量級企業家都受邀參加慶典,包括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等皆為座上嘉賓,在貴賓席上出現一位近年來鮮少在台灣媒體上露面的臉孔,他就是被封為「兩岸茶王」的李瑞河。

一九八年代聲勢如日中天的李瑞河,堪稱台灣的紅頂商人,卻在九年台股萬點崩盤的海嘯中滅頂,散盡家財。多年來台灣經營失敗的企業家不知凡幾,這些曾風光一時的人,多數從此隕落,甚至成了落跑大亨,能夠重新奮起的,猶如鳳毛麟角。但李瑞河卻下定決心再拚一次,忍受眾人的質疑,隻身前往中國重起爐灶,十六年來在大陸成功開創事業第二春,堪稱國內企業界東山再起的最佳典範。

穩坐第一/天福門市即將邁入第一千家

場景轉到北京前門大街,這條已經有五百七十年歷史的街道被譽為「天下第一街」,號稱是全中國地租最貴的地方之一,每日人潮超過十五萬人,即使是全球知名品牌、百年老店,捧著白花花的銀子也未必擠得進前門大街。在這裡,舉目所及是全聚德、周大福、都一處等馳名中外的老字號,以及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當中惟一一家來自台灣的店鋪,就是天福茗茶。

和台灣天仁茗茶有著一樣綠底白字招牌的天福茗茶並不是山寨版,而是天仁茗茶創辦人李瑞河在中國重新打造出來的茶葉王國。天福茗茶現在穩居中國最大的茶企業,八年營業額人民幣十四億元;在全中國擁有高達九百六十家直營門市,還有數十家正在籌備中,預計年底就可以達到一千家。

儘管中國賣茶葉的人很多,但能做到如此遍布銷售網絡的企業屈指可數,就連第二名的「八馬茶業」也只有四百家通路門市,是天福的一半不到。而天福目前在全中國只剩四個省沒設點,其中三省已籌畫中,預計明年即可在全中國除了西藏之外的省分,都掛上「天福茗茶」的招牌。

身兼中國天福及台灣天仁集團總裁的李瑞河,在中國奮鬥十六年,不僅建立起中國最大的茶葉集團;二○○○年起更回台「收復失土」,買回台灣天仁茶葉股權,現持股超過三五%,演出「老帥復仇記」。目前,天仁在台灣有五十家門市、六十家海外加盟店,年營業額新台幣十七億元,天福、天仁集團穩坐兩岸茶葉龍頭寶座,李瑞河「兩岸茶王」稱號實至名歸,更有中國媒體稱他「世界茶王」。據推估,他個人名下的資產就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

識茶一流/所有茶品都親自品評把關

掌管這數十億元茶葉王國的總部坐落於福建省漳浦縣盤陀鎮,從廈門機場到這裡,車程大約近兩小時。這個小鎮有點像是二、三十年前台灣的農村,是個落後的小地方,不過,李瑞河建立的天福茶莊卻為此區注入了活水,帶來兩千多個工作機會。車行進入盤陀鎮,入口處矗立著「茶文化鎮」招牌,對照李瑞河辦公室牆上掛著「二○○八年漳州經濟建設功臣」的獎狀,可見他在此地的影響力與貢獻。

即使已經成為茶王,李瑞河仍每日在他的茶葉王國內,像蜜蜂般辛勤地工作。就連接受《今周刊》專訪的時間都錙銖必較,原預定上午九點到十點,結果不自覺和我們聊過了頭,他一看手錶,已超過平常最重要的品茶室品管工作,趕緊結束訪談,轉往品茶室,這時他立刻收起剛才的談笑風生,瞬間表情認真而嚴肅,室內鴉雀無聲,每個人專注的神情彷彿正進行著神聖的儀式,記者欲進一步隨他進入品茶室觀察,卻被擋在門外:「你們會干擾到品茶過程。」

今年七十五歲的李瑞河,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即使已經到了可以含飴弄孫、坐享清福的年紀,但生活仍以工作為重心,每天早上九點準時到品管室報到,品管室是天福總管理處的「機房重地」,檢驗所有進廠和出廠的茶葉品質,李瑞河自小摸茶、品茶,大半輩子都與茶相伴,識茶功夫一流,至今仍親自品評各種茶葉並定價,大兒子李國麟說:「老人家只相信自己的嘴,沒有親自把關,他都不放心。」

李瑞河自己則得意地解釋:「我每天來這裡工作,一年可以幫天福省下人民幣兩千萬元!」原來天福一年收購的茶葉高達上千萬斤,只要為茶葉的品級判斷不夠精準,一斤多買了一元,損失就非常驚人。有「老先覺」李瑞河坐鎮,可以確保進貨、出貨不會出差錯。

李瑞河通常在品茶室一口氣工作四個鐘頭以上,常常到下午一點才會休息,他說:「我老了,胃都不知道餓。」一旁陪著的主管們即使已經餓昏頭,但「總裁還站著,誰敢坐下。」而且看總裁如此認真嚴肅地嗅茶葉、品茶湯,也不好意思打斷,所以總是等到工作告一段落才提醒他該用餐了。

品管室的對面,就是李瑞河的辦公室,裡頭擺設簡單樸實,令人印象深刻!室內所有的椅子都是竹藤椅,完全不像是掌控兩岸茶葉王國的總裁辦公室。就是這樣勤勞和樸實的個性,讓李瑞河從一位貧窮的茶農子弟,成為台灣盛極一時的最大茶企業老闆;更讓他在事業挫敗、一無所有之後,還能東山再起。


一度挫敗/從事丙種墊款大虧三十億元

李瑞河今日的風光,是建立在昔日的挫敗上。十九年前李瑞河的天仁企業在台灣如日中天,當時他大肆投資,發展出十七家關係企業,天仁集團總資本額最高曾經達到四十億元,是本業天仁茗茶的二十倍。在那時台灣股市行情一片大好,股價指數快速攀升,一九八八年政府開放設立證券登記商,李瑞河也躬逢其盛,「賣茶葉賺錢太慢,只要一個漲停板,就賺的比你賣一個月的茶還多!」在親友們慫恿下,他陸續成立天仁、天佑兩家證券公司,以及天裕投資公司。

當時股市一片長紅,天仁證券第一年就賺進三億元,等於一個資本額。之後天仁更大膽從事丙種墊款。不料一九九年六月,台灣股市狂瀉,兵敗如山倒,天仁先是出現兩億多元的資金缺口,後來越滾越大,隨著股市直直落,天仁證券投入四十二億元做丙種墊款,在股市跌到三千多點時,虧損已達三十億元,李瑞河交出他所有的股票,以及自己和太太名下的房產,就連手上戴了幾十年的勞力士手錶,都差點被人摘下來拿去抵債...(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71期)

 

下文摘自台灣茶訊

http://www.tea520.com.tw/tea_mono01_info.asp?id=40

世界茶王─李瑞河

不管你喝茶還是喝咖啡,問你誰是台灣茶葉第一品牌,相信你會脫口而出:天仁茗茶。2002年,《讀者文摘》做了一次品牌調查;在台灣,天仁茗茶和宏碁、統一、黑松、黑人牙膏,一起被消費者選為「非常品牌」。天仁很少在媒體做廣告,但是在台灣茶葉市場上,它的品牌知名度無人能出其右。幾十年來,天仁的市場佔有率也是台灣第一。

事業的第一次高峰

追溯起李瑞河與茶的淵源,當源自李瑞河的前七代祖先李仁英來台開墾,從幾棵茶樹到幾畝茶園,李瑞河在台灣為純樸茶農世家,而後其父親李樹木意識到種茶無法有所成就,便帶著身為長子的李瑞河及其位兄弟妹妹於民國四十二年到高雄開設了銘峰茶莊,民國五十二年李瑞河繼承父志率領著弟妹在高雄開設第一家「天仁茗茶」茶行。

李瑞河取名「天仁」,一方面是他曾在台南「天仁」兒童樂園觀人釣魚,領悟出釣魚就要到有魚的水池,因而在茶行林立的台南奠基。另方面,「天仁」分開寫就是「二人二人」,剛好是指示四兄弟齊心合力之意。

由於李瑞河用心經營,使天仁擁有「茶好、價公道」的好評,也使天仁的知名度一路向上攀升,陸續在台灣南部向北部陸續開拓事業版圖,他一方面首創自製、自銷的經營理念,同時興建陸羽茶藝館訓練專業泡茶師與研發精緻茶具,將中國人喝茶的習慣由牛飲漸漸提升為生活中的一種品味與享受,在台灣經濟不斷發展,生活水準不斷提升之下,天仁茗茶事業如日中先後更在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擁有五十多家連鎖店,同時更將事業擴充至製茶以外的食品、旅遊、金融、証券等關係企業。1961年開設了第一家「天仁茗茶」,三十年的奮鬥,讓他脫離窮苦的生活,賣茶郎變成了十七家天仁關係企業的董事長。

李瑞河有著那裡有魚,那裡撒網的賺錢哲學。天仁第一次天蠶變,外銷茶葉到美國並在洛磯設立分公司,踏出海外經營的第一步,翌年並在美國購地種植花旗參,後來把人參磨成粉,調和到茶葉中,創新為人參烏龍茶,取名「茶王」。
第二次天蠶變跨出本業,進軍觀光業,在南投廬山打算蓋溫泉招待所,供員工使用;友人建議廬山開飯店,也能向觀光客推銷高山茶。另外,他賣起花旗參而成立天心堂,接著賣中藥,應客人需求而投資一家中醫院。

開飯店、蓋醫院在台灣經濟景氣起飛時,生意不錯。雖然天仁逐步多角化,按李瑞河想法「家族企業」始終要走向「企業家族」,但是愈來愈跟本業無關。

例如,天仁第三次天蠶變是引進美國哈帝漢堡,看到麥當勞門庭若市,李瑞河認為「賣漢堡太好賺了」。接著在1988年至2000年,天仁生出更多企業家族,天仁證券、天富建設、天佑證券、天仁旅行社、天寶文物及觀光業(廬山與日月潭的天盧飯店)以及其他十多家「天」字號的關係企業(1988年政府開放設立券商後,他甚至擴展到金融業,成立天仁證券公司)。當時整個天仁集團總資產高達四十一億元,是本業天仁茗茶資本額的二十多倍。

最大打擊

1990年,台灣股市出現證券交易史上最戲劇化的一頁。2月12日,股價指數衝上12,682點的高峰,旋即又如飛瀑直洩,在九月間跌到2,000多點。前一、兩年大量竄出的新證券公司,在這波股市大空頭中兵敗如山倒,天仁證券因為從事丙種墊款虧損卅億元,天仁證券也中劍落馬。

這些錢不是李瑞河自己虧空的,但是他自認管理失職,應該負道義責任。他沒有走避海外、沒有轉移資產,反而拿出自己名下價值十五億多的財產償還債務。有些人笑他傻,勸他應該為自己留點老本,但他卻說:「我要做個清清白白的窮人。」

事業歸零,人生也差一點走到了終點。當時天仁集團總裁李瑞河萬念俱灰,曾經寫好遺書打算一了百了;天仁證券事件後,經過兩年半的沉潛療傷,這時他已經五十八歲了。決心從失敗中奮起的李瑞河,在相繼考察日本、菲律賓、泰國等地之後,來到中國大陸福建漳浦。
打斷手骨反倒勇

李瑞河發現,當地不少茶園老化、產量低、效益差,茶農紛紛砍茶樹。而這種情況台灣三十年前也出現過,後通過改良品種勃發生機。他遂決定在大陸投資創業。天仁創辦人兼董事長李瑞河,帶著數名幹部到大陸福建種茶,天仁交由李瑞河的親戚經營。天福走的是「自產、自銷、自營」的路線,在大陸經營茶葉連鎖店。

如今,選擇在中國大陸東山再起的李瑞河,一九九三年他在福建建立了一千五百畝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及茶葉加工廠。不但在全球已擁有四百多家的茶行,也是台灣天仁集團、大陸天福集團的總裁。十二年前的失敗對他而言猶如一杯濃濃的苦茶,但至此終於嚐到苦後回甘的滋味。

八十一(1992)年大陸經濟逐漸開放,李瑞河在漳浦興建起佔地九十畝的天福茶庄,福州創立第一家公司│天福茶業公司,並設立優良茶場,將台灣四十年製茶經驗在福建漳浦全力發揮,首先他教當地茶農如何種好茶,並將台灣製茶技術配合福建的特色茶,開始將自製、自銷的經營理念傳遞到中國大陸,並在茶庄設立快餐廳、加油站、溫泉澡堂等,24小時免費提供茶,供給過往旅客一個舒適溫馨的休憩點,更為其故鄉帶動起繁榮的開始。在李瑞河至大陸奮鬥的同時,內心深處早已立下「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的志向,故自十年前計劃設廠起,李瑞河即不眠不休、無年無節,秉持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另一個事業再創高峰。

2001年,天福贊助在上海召開的APEC。APEC形同為天福的品牌背書,贈茶成本只花一百多萬元人民幣,卻收長遠的廣告效果。一位台商就很羨慕地說,「李瑞河真厲害,用小本錢就做了大廣告。」

天福茗茶的聲勢愈來愈響亮。它位處城市中的一流地段,上海的南京東路步行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都有天福的身影。北京大柵欄的天福茗茶,樓高四層,總樓層面積二百五十坪,堪稱是全中國最大的茶行;內部陳設古典高雅,散發雍容氣派。面對北京百年老茶行的競爭,天福茗茶不僅毫不怯場,更以殷勤的服務,贏得顧客的心。

 

天福茗茶2002年還獲選為亞太經合會議(APEC)的指定贊助廠商;集團總裁李瑞河及總經理陳志英,在當時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宴上邀請的三位台灣人中,就占了兩席,顯見其份量。

目前大陸只有一家走連鎖經營模式的茶葉經銷商,而且是國營企業─敘友,產品名稱為黃山茶葉,全上海僅有10家分店。經營管理都不如天福靈活。

李瑞河先生是天福集團總裁,「天福茶莊」位於福建省漳浦縣三二四國道旁,「天福茶莊」是開放式的,店內陳放並出售各種茶葉、茶葉食品和茶具。『天福』的生產線也是開放的,廠區入口處矗立著一隻十三噸重的花崗岩石雕大茶壺,車間外觀與賓館無異。

目前天福茗茶在大陸經營穩定,全部採現金收付,沒有應收帳款,少了財務調度壓力。看好上海茶葉消費市場未來的潛力,該集團現正致力買下分店的店面,而非承租,一方面可以不被房東牽制,二來還可以向銀行貸款,貸款成數可達五成左右。

天仁公司指出,李瑞河個人原本持有天仁30%的股權,但在79年天仁發生問題,其中20%股權被債權人拿走,自己只剩10%,當時他有個心願,就是要把丟掉的20%股權拿回來。

目前李瑞河在中國大陸近300家茶葉連鎖店,天福茗茶在2002年,花費約數億元新台幣,買下天仁茗茶51%的股權(天仁公司表示,天仁及大陸天福茗茶創辦人李瑞河個人、家族及朋友持有天仁約三成股權,若再加上李瑞河原本在天仁的幹部持股,他可影響的股權超過一半以上。他已再買回天仁20%的股權,以目前8.29億元股本計算,共買回1,600萬股天仁股票。)

如果不是天仁證券事件的發生,李瑞河可能自滿於天仁茗茶在台灣的成就,不會早在十年前就走在許多人之前,進入大陸市場落地生根。是天仁證券事件的落寞與痛定思痛,將他推向中國大陸,成就今天的宏圖。十二年前的失敗猶如一杯濃濃的苦茶,李瑞河至此終於嘗到苦後回甘的滋味。有很多話可以形容這種因禍得福的結局,但是李瑞河自己說得好:「我是『打斷手骨反倒勇』。」,現在李瑞河,更被國外媒體喻為「世界茶王」。李瑞河東山再起的奮鬥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天福茶博物院】

一九九三年李瑞河在福建建立了一千五百畝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及茶葉加工廠。如今,二百二十多家“天福茶莊”連鎖店已分佈大陸各大城市,而位於廠區北部、佔地七十餘畝的“天福茶博物院”即將開放。

這座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博物院的大門是座石雕牌樓,「發乎神農聞於魯周茶史溯源追亙古,經見陸羽歌傳盧仝茗風愈盛看今朝」的石刻出自李瑞河的手跡。院內遍佈荷塘、石橋、涼亭、水榭、秀竹,茶葉大師吳振鐸的石像坐落在茶叢中。院內建有主館、天福史館、日本茶道館、書畫院和奇石齋,一座座巨石上刻有歷代文人有關茶的詩句。

根據新華社報導,號稱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館「天福茶博物院」,在福建漳浦縣落成。這座博物院是在大陸有「茶葉大王」的台商李瑞河投資三千萬元人民幣興建。

天福茶博物院位於福建漳浦縣盤陀鎮天福茶莊內,占地八十畝,建築面積八千平方公尺,大門是一座石雕牌樓,內有主展廳、茶道教室、天福書畫館、日本茶道館等四個分館,以及「薪火相傳」、「曲水流觴」等十大景觀,隨處可見荷塘、石橋、涼亭、水榭、秀竹。

目前李瑞河在大陸的相關店面,員工三千多名。蓋這座茶博物館,除了回饋當地,還希望介紹中國流傳數千年的茶文化。在博物館中,可見到茶文化發展歷程、世界各國茶情及茶文化。館內並開展各國茶藝表演、茶道教學、名茶品嚐等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在柚子公園的願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